时间,见证我们的奋斗;生态,汇聚智慧与力量。
在这个特殊的春天里,华为中国特别推出了#Σco时间(华为中国政企业务线上沙龙2020)系列栏目,以线上直播+互动的形式,共话技术变革与行业转型。疫情暂缓了我们的相聚,但却无法阻挡我们对美好时光的期待,让我们相约#Σco时间,加速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在2020年3月6日举行的《华为山东政企业务系列直播“线在开讲”第一期“崝云智慧校园分享”》的节目。这是#Σco时间(华为中国政企业务线上沙龙2020)系列栏目首场在区域举办的活动,“线在开讲”是华为山东代表处政企业务部策划的系列线上直播活动,旨在搭建信息化实践的交流分享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的关系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也一直在寻找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本次以“崝云智慧校园”为主题的分享邀请到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宋果昇老师分享应用华为数字平台助力山青院智慧校园建设的创新尝试以及在疫情形势下高校信息化工作开展的思考与实践。
基于“AI+信息化+人才培养”的体系平台已经成为智慧校园建设的底层支撑。而华为数字平台助力山青院智慧校园建设的“崝云”平台成为提升学校在校历提升和价值创造等核心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崝云智慧校园平台是崭新的开始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构建的智慧校园平台被称为“崝云”。“崝”是山、青两字组合。音通峥嵘的“峥”。意为“不平凡”。
对于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来讲,上云,不是简单的把的业务和数据放到公有云,而是要考虑使用云的能力、基于崝云智慧校园平台的构建来实现学院的效率提升和业务创新,通过高校信息化建设来让大学校园文化、优化师资力量和改进大学运行机制方面构建竞争力。
宋果昇老师在视频中分享中可以看到,崝云智慧校园平台的建设经过了顶层设计,考察论证和调研,认识到打破信息孤岛,拆除应用的烟囱,实现信息的共享的重要性。希望借助公有云为主,私有云和混合云为辅三种建设模式并存的形式,根据需求的特点来灵活部署。通过提升信息化来实现学校事业发展。
崝云选择华为沃土来支撑
为实现构建一个智慧化的生态,服务于学校办学,实现多业务的承载,人工智能、万物互联开放,创新与产业引领的终极目标。崝云智慧校园平台构建于华为的沃土数字平台之上。沃土数字平台是华为智慧园区解决方案的核心,涵盖了大数据、数据总线、数据治理、消息传递、业务集成、流程引擎、报表工具、云端数据仓库、云化数据中心等一系列应用,是整体解决方案。基于沃土数字平台崝云开展顶层设计,制定学校中长期信息化建设规划和,明确“一张蓝图绘到底”和“信息化建设的定力” 确保顺畅的从一个现代服务管理专业的实践基地——智慧住区,无缝顺滑的扩展和升级到智慧校园建设 同时可以满足未来酒店、旅游、康养、家居或其他园区接入的信息化需求。
基于应用公有云平台来探索智慧校园新思路,实现了区别于集中投资建设的模式,包括利用沃土数字平台搭建学校智慧校园基础业务集成平台、公共数据平台,利用华为云逐步替代和提升学校数据中心的各种计算、存储和各种服务能力,这样基于一个统一的可持续更新与发展的框架,实现数据、认证、门户、业务、服务的统一 融合设备、系统、应用、服务、数据各个层面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实现接入科研平台、接入人才培养(教学教务)、 接入服务平台,来辅助管理决策。基于此崝云实现了教学信息化应用域、服务信息化应用域、生活信息化应用域和数据应用域的发展路径。
华为云Welink数字化办公协作平台助力复工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也对信息化形成了一个严峻的挑战,但是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基于2019年构建的崝云智慧校园项目作出了快速反应,开通了华为云Welink数字化办公协作平台,作为安全、高效、便捷的在线办公服务,具有免费的视频会议功能、健康打卡、多样化信息通知,重要信息及时送达等亮点,能够实现千人团队在线协作,智能会议,实现人在哪里会议就在那里。“一开始只是利用它会议的功能,随后发现华为云Welink数字化办公协作平台还有比较强的远程办公的功能,包括后期我们上线的健康打卡,云端文档(在线网盘) 在线培训,传播知识,工作报告,进展可视等功能都比较好的协助我们学校的一些教研、科研小组,开展线上的办公协作。” 宋果昇老师分享到。
同时排查学生信息也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山青院打造的基于智能语音AI,让信息技术“声”援疫情防控,通过系统自动拨打学生电话,来询问学生健康状态,体温数据,包括他家人的健康情况,是否有这种密切接触的历史,最后形成了统计报表,智能自动应对,面向全校学生实现全时空、全覆盖的疫情防控。并且和学生处也合作,通过这个人工智能、语音机器人给学生推送了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咨询和辅导。
最后基于崝云建设,建成与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的信息化校园,传统校园与信息化校园优势互补。实现了:
建设“一站式”服务大厅,重构业务流程,全面支撑校院两级管理改革,实现从“面向管理”到“面向服务”的大转变,提升师生信息化服务体验和满意度;
建设教科研数字资源平台,积累、挖掘全媒体教育教学资源和行业基础数据资源,实现各领域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
建设信息共享与交换平台,统一提供标准数据与信息服务,集约管理、整合资源、创新应用,最大化信息技术对效率提升和价值创造的整体效益;
开展信息化创新应用,引导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教书育人、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创造性应用,创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