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IoT带给芯片厂商数十亿出货量的机遇,催生芯片领域新的格局形成,而立足自身资源,通过创新和生态能力提升是NB-IoT芯片厂商占据一席之地之道。
低功耗广域网络(LPWAN)技术的成熟,不但给物联网补齐了通信层的短板,也给整个产业链开启了新的机遇。NB-IoT在过去3年时间里的快速发展,催生出一系列新的产品和业态,其中,NB-IoT给芯片产业带来规模化的出货前景,这一领域开始形成新的格局,这个过程中对于芯片厂商创新、生态能力等方面提出更多要求。
规模化市场即将开启,NB-IoT芯片迎来新的机遇
从2016年NB-IoT标准冻结至今3年多的时间,放眼全球,多个角度显示NB-IoT已形成了快速发展态势。在笔者看来,两方面的数据印证这一态势。
(1)NB-IoT网络基础设施就绪
全球大部分主流运营商已将NB-IoT作为其低功耗广域网络的首要选择。根据GSMA新数据,截止2019年10月份,全球已商用的低功耗蜂窝物联网网络为123张,其中NB-IoT商用网络为89张,eMTC商用网络为34张。可以看出,亚洲、欧洲、美洲、澳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已实现大范围NB-IoT覆盖。
来源:GSMA
(2)蜂窝物联网连接主力向NB-IoT迁移
网络基础设施的准备就绪,全球NB-IoT应用也开始发力。在过去十多年中,蜂窝物联网的连接借助运营商已有的2G/3G/4G网络,这些网络基础设施更多是为人与人通信设计的。NB-IoT是针对物与物通信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加速蜂窝物联网应用的落地。根据市场研究公司Counterpoint调研的数据,截止2018年6月底,蜂窝物联网的连接份额分布中,基于2G和4G的连接数占据73%以上的份额,NB-IoT占所有蜂窝物联网连接数的份额仅有4%左右;而到了2025年,预计NB-IoT在蜂窝物联网连接中份额高,达到45%的份额。
来源:Counterpoint,物联网智库制图
未来5-6年中,2G连接数份额大幅下降和NB-IoT份额大幅攀升形成了鲜明的对应。产业代际升级过程中往往会给产业链产生新的机遇,蜂窝物联网连接方式主力的迁移,也直接给上游芯片生态注入腾笼换鸟的机遇。
作为蜂窝物联网连接数多的一种网络制式,能够直接带来大量的芯片产品出货量。根据GSMA发布的《The Mobile Economy 2019》报告中显示,到2025年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252亿,相对于2018年新增161亿连接数。
来源:GSMA
根据多家研究机构的分析,广域的蜂窝物联网连接数占物联网总连接数约20%-30%的份额。以此计算,到2025年约有50-75亿的蜂窝物联网连接数,而其中40%以上,即保守估计有20-30亿的NB-IoT连接。这一连接规模,未来5年中将给NB-IoT芯片领域带来20-30亿片的新增出货量,同时给芯片厂商带来机遇。
NB-IoT芯片市场新结构开始形成,面向应用创新更加重要
由于NB-IoT发展形成的代际转化机遇,相对原有蜂窝物联网芯片领域格局,目前国内外NB-IoT芯片发生新的变化,已形成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创业企业共存的市场格局。一方面,和手机芯片相比,物联网芯片功能相对简单,很多团队具备研发能力;另一方面,各类技术进步以及知识产权市场的形成,简化了底层芯片开发的难度,例如软件定义无线电(SDR)技术的应用、NB-IoT IP授权市场化发展,让各类规模芯片厂商快速开发产品成为可能。
不过,由于NB-IoT面向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形成大量形态各异的应用场景,一套固定的通信解决方案无法满足多样化的场景需求。比如,一些场景看重更加小的体积、一些场景需要超低功耗、一些场景需要多种连接的切换、一些场景需要一定量端侧算力等等,可能需要对应不同侧重点的NB-IoT产品。场景应用导向已不仅仅是和终端、解决方案厂商有关,而是要求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都有这方面意识,因而从方案侧向上游芯片侧传导,上游芯片环节也需要注重应用导向的产品设计理念。
正是由于NB-IoT多样化应用场景的特征,芯片领域才会出现新的市场格局,不同规模、不同背景的芯片厂商能够基于自身优势开展创新,并获得一定的市场空间。市场对芯片的创新提出更多要求,这些要求除了技术创新外,还需要对应用场景有深入理解、在产业生态中具有广泛的触点。基于这些方面的积累,芯片产品方能在众多玩家中做到差异化并满足市场需求。
立足资源优势,通过生态能力拓展实现差异化创新
在过去几年NB-IoT发展历程中,大量重点行业应用并非仅仅方案商和客户在参与,实际上从芯片、模组、运营商、系统设备厂商到方案商和客户都是紧密合作来推动落地的。可以看出针对NB-IoT的落地,要让市场更多采用某一芯片平台,芯片厂商需要更加紧密的与产业链合作,对合作伙伴提供必要的服务支持。
对于这方面的态势,笔者认为现有NB-IoT芯片厂商需要进一步拓展其生态能力,来实现差异化创新。生态能力表现在:
(1)历史积累转化的能力:在产业链中持续深耕和积累的资源,并且能够转化为当前NB-IoT生态合作的优势;
(2)助力合作伙伴的能力:作为具有底层技术实力的群体,如何将自身的优势用于助力合作伙伴在相关领域的成功。
笔者相信,在众多NB-IoT芯片厂商中,每家厂商都意识到生态能力的重要性并积极增强这一能力。我们以紫光展锐为案例,来探索NB-IoT芯片厂商在构建生态能力中的努力。
在笔者看来,紫光展锐作为多年从事物联网芯片设计的厂商,可以充分挖掘其现有资源,在历史积累转化的能力方面来提升其生态能力,表现在三个方面:
,与模组环节的关系
众所周知,物联网芯片的直接下游群体是模组厂商,模组厂商对于芯片产品的选择态度直接决定了该产品能否大规模向市场推广。根据三大运营商的数据,国内2G物联网连接数已达到数亿的规模,而紫光展锐在2G市场中已成为领头羊,尤其是近几年中,业界主流的模组厂商的2G产品中都选择紫光展锐的平台。
笔者曾向多家主流模组厂商做过调研,模组厂商大范围采用一个芯片厂商的2G平台,其NB-IoT、LTE等新产品更容易采用该芯片厂商的平台,因为有着类似的编译环境、熟悉的合作流程和服务支持保障等,加速模组厂商产品开发。从这个角度来看,紫光展锐在2G芯片产品中与模组厂商的紧密合作,为模组厂商选择其NB-IoT产品打下较好基础,紫光展锐应该提升这一历史积累转化成当前优势的能力。
第二,应用导向产品设计的经验
正如前文所述,物联网场景化特点使应用导向的理念传导至上游芯片环节,这一理念的实践也需要一个持续的过程。由于在2G物联网领域,紫光展锐曾推出过多款芯片,根据市场需求来实践应用导向的产品设计理念,例如获得市场广泛接纳的RDA8955,在协议支持、认证、尺寸、功耗、性价比等方面考虑到应用场景的需求,因此可以说其在践行这一理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
2G产品设计经验,能否进一步转化成NB-IoT产品的优势?或许后续还是需要紫光展锐对于应用需求进一步深入理解。目前,紫光展锐已有春藤系列三款产品,分别为NB-IoT单模、NB-IoT/GSM双模和NB-IoT/eMTC/GSM三模,随着技术的演进和物联网应用规模增长,业界对于紫光展锐高性价比产品寄予很高期望。
第三,对物联网场景的触点
由于需要对终场景的深入理解,能够触及更多物联网场景,获得各类场景落地经验,对于新产品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此前,2G物联网已经应用于穿戴设备、物流跟踪、无线抄表、智慧安防、智慧金融、共享单车、车联网等大量行业,在行业应用尤其是规模化应用中形成大量经验。
目前,2G面临渐进式减频退网的形势,很多应用需要逐渐迁移至NB-IoT,一些领域面向NB-IoT产生新的连接需求。紫光展锐产品在原来2G拓展中获得了很多行业应用场景触点的机会,在2G向NB-IoT迁移和这些行业新需求中,原有广泛触点获取的经验或许对目前NB-IoT有不少支持。
以上三方面的历史经验,形成紫光展锐在NB-IoT产品设计和推广中已有的资源积累,也是其NB-IoT拥有的区别于其他同行的差异化资源,若运用得当则可能转化为其NB-IoT的生态能力。
当前,全球主流运营商NB-IoT准备就绪的背景下,NB-IoT出海成为业界一个热议话题,广阔的海外市场给国内厂商带来更多机遇。不过,国内物联网企业出海中会遇到设备认证、合规性等多方面的挑战,获得当地运营商的认可和支持就显得比较重要。其中,运营商的认证是出海首要面临的门槛。
就紫光展锐来说,该公司的NB-IoT单模芯片春藤8908A在近期获得了德国电信在其窄带物联网(NB-IoT)解决方案IoT Solution Optimizer的全球认证,将成为德电全球范围内芯片推荐平台。在笔者看来,这不仅仅是紫光展锐一家企业获益,获得德电的认证在一定程度上给其“助力合作伙伴的能力”方面打开一个入口。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德国电信作为一家跨国电信运营商,目前已在9个国家开启了NB-IoT网络的商用,获得德国电信认证,基于其芯片的物联网终端就可以接入这9个国家的NB-IoT网络。实际上,未来能够接入的不于这9张网络。早在去年6月份,在GSMA的协助下,德国电信和沃达丰在欧洲完成NB-IoT漫游试验,在NB-IoT异网漫游商用后,德国电信的用户也可以连接至沃达丰在各国的NB-IoT网络。新数据显示,沃达丰已在16个国家开通NB-IoT商用网络。
来源:GSMA
这就意味着搭载春藤8908A芯片的终端可以获得更多海外市场机会,从这个角度来看,芯片厂商积极拓展海外运营商关系,打破出海壁垒,通过这个入口增强“助力合作伙伴的能力”,进而达到增强其生态能力目的。
新数据显示,国内NB-IoT连接数已达到7000万,水务和燃气两个行业双双突破1000万,NB-IoT出海也提升议事日程。NB-IoT规模化商用即将开启,虽然为芯片企业带来机遇,但新的芯片市场格局,需要企业具备创新和生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