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京东  联通  iphone11  摄像头  企业存储  iPhone  XSKY  京东智能采购  网络安全  自动驾驶 

深扒光伏租赁:资本内卷,经销商赚钱难,农户收益被压榨

   日期:2022-12-09     来源:投稿    浏览:424    我要评论    
导读:行业的火爆加剧了资本的内卷,更多金租公司的进入,在进一步拉低光伏融资租赁的利率。

随着“碳中和”的东风吹向农村大地,越来越多农民看好光伏这一绿色能源战略,希望利用闲置屋顶获得稳定收益。然而,大部分老百姓不懂光伏,也很少细读合同,几乎完全听信品牌代理商的说辞,便轻易签字,这很大程度上给追逐利润的资本以想象的空间。

为了让自己公司的光伏板走进千家万户,各方尽显神通。除了以纯租赁屋顶的幌子诱导老百姓租设备,还有公司用农户的身份信息贷款、担保,把风险转嫁给农户,农户所能获得的收益也一再被压榨,市场乱象频仍。

如何在利益分配上,兼顾资本自身利益和农户利益,将成为影响行业盛衰的关键因子。

资本涌入,内卷加速,光伏融资租赁进入低利率时代

近日,凤凰网发布了一篇《资本围猎农村屋顶 掏空农户的钱袋》的报道,其中谈到户用光伏在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江苏、山西、福建等地遍地开花。该篇深度报道指出,市场的火爆其实源于大批企业跨界入局以及融资租赁机构的涌入。

据不完全统计,仅2020年以来,就有近百家企业跨界进入光伏领域。不管是做生猪养殖的正邦科技,还是地产行业的蓝光发展、乳企皇氏集团,都高调宣称重金投资分布式光伏或者光伏电池环节。这些企业背后都有“小算盘”——渴望依靠光伏成为公司业绩和在资本市场表现的提升点。在“双碳”的国家战略扶持下,宣告转型的光伏公司,在资本市场和融资渠道上,都颇受到市场青睐。比如皇氏集团宣布跨界后,在10个工作日录得5个涨停,股价上涨50%。

不仅如此,因为国家在绿色金融政策上的扶持,光伏公司的融资渠道也大大拓宽。他们过去受限于资质和实力,很难向银行申请贷款,但如今可以向更灵活的金融租赁机构融资。2016年初,光伏融资租赁已初具规模,中信金租等多家融资租赁公司在光伏发电项目上的投放达到100亿元以上的资金。

事实上,融资租赁机构的涌入,进一步燃爆了行业的热度。国银金融租赁、华夏金融租赁等数十家企业纷纷入局。到今年5月底,华夏金租户用光伏业务累计服务的农户数超过10万户。

但是,资本涌入,带来浮华背后,风险不断凸显。比如,有代理商搞恶性竞争,打价格战,甚至给不合条件的房屋安装光伏板,造成公司无法获得收益,资金链跟不上。光伏公司“拉黑”代理商,不再向其发放光伏板。还有部分安装商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用各种方式降低成本,如使用老式的水泥墩立柱,而不是新型轻型钢,有些劣质材料会导致农户屋顶漏雨,更难说能在25年间保证正常发电。

与此同时,投资方与品牌方也在陷入“僧多粥少”的怪圈,投资收益大幅拉低。这是因为投资电站的收益是固定的,涌入者越多,成本越高,自身的收益愈低。如今,甚至一家光伏公司的项目,会有多家金租机构竞争。今年9月,民营光伏公司晶科科技为13家全资下属公司融资6.17325亿元,最终入围者中有4家资方,其中3家都是融资租赁机构。

据凤凰网报道透露,行业的火爆加剧了资本的内卷,更多金租公司的进入,在进一步拉低光伏融资租赁的利率。为了争抢到光伏项目,融资租赁公司之间甚至不惜拼价格、拼营销、拼优惠。过去光伏融资租赁投资回报率,算上保证金等影响,能有10%左右。到2018年仅有8-9%,而现在已有金租公司将光伏企业融资利率压到4%以内。

8万变2万!光伏公司暗渡陈仓,农户利益“大缩水”

激烈的市场竞争,摊薄了金融租赁企业与光伏公司的利润。但光伏行业有其特殊性,所有的收益都来自电站,这决定着资本只能薅农户的“羊毛”。为了赚到钱,光伏公司改变合同模式,拉长签约周期。比如将原来的融资租赁合同变为经营租赁合同,甚至开发出合作共建合同,并在合同里规避农户承担“贷款”的风险。

凤凰网报道指出,这些合同在为农户剔除掉“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农户的收益。表面上看给农户的“补贴”和费用越来越多,由原来的每块板补贴20元,上涨到现在的50元、60元,实际上却是把农户的未来潜在收益挤压掉了。一般来说,光伏板的设计寿命,实际只有25年左右,但现在的合同期限,动辄延长到22年、25年,甚至30年。届时,尽管农户可将电站收归所有,但很可能只是一堆“废铁”。

凤凰网算了一笔账。参考太阳能创新学院列出的发电数据,以山东滨州为例,10千瓦的光伏板,按照电站25年寿命计算,可发电29万度,年均1.2万度,按照山东电价0.3949元/度电估算,投资一座电站的收益约为11万元。

在自投模式下,按3元/瓦计算,成本3万元,而每年发电1.2万度,一年收益4738元,差不多6年可回本,其余19年的收益,可有近8万元归农户;按融资租赁协议,前10年,农户每年每块板获20元收益,10千瓦电站需要22块版,每年可得收益440元,后15年发电收益的8成归农户,扣除掉首付款,农户收益有5.5万元;如果以22年期的经营性租赁合同计算,保底15%收益,10千瓦电站下,22年下来农户的收益约1.6万,余下3年收益按1万元估算,农户总收益不过2.5万元;另外在“合作共建”模式下,每块板的补贴在前5年是60元,在后20年是50元,农户25年的收益约在2.9万元。

显而易见,经营性租赁和合作共建的模式,收益几乎是最低的,但其开发周期和开发速度以及管理半径较短,所以容易被农户选择。但这里存在一个巨大的“信息壁垒”。在市场推广时,业务员不会主动告知光伏贷和全款投资的收益有多少,原本可以赚取8万元的农户,可能最终只赚2万多,运营一座电站的近八成收益都被金租企业和光伏公司抽走了。

常言道,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在目前光伏行业普遍进入低利率状态的大背景下,光伏公司、金租企业对农户收益的挤压注定会变本加厉。因此,农户唯有提高警觉,面对代理商花言巧语时,多一些怀疑,针对合同细节条款时,多一些较真,或许才能更好的保护自身利益。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头条阅读
推荐图文
相关资讯
网站首页  |  物流配送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404753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