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产业是指为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提供专用产品和服务的产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国将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应对过程包括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个阶段。应急产业就是为上述突发事件应对活动提供支撑的产业。应急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社会需求大,在德国等发达国家是继金融、保险、电信之后大力扶持的产业。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应急产业发展提供了空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公众安全意识的提高,社会各方对应急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
随着国家的大力推进和社会安全的宣传,应急产品销量也有所增加。2018年国内应急产业市场销售产品总值达到7532亿元,同比2017年增长20.86%。随着中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受各种自然和社会的风险、矛盾影响,应急管理工作面临巨大的压力。对一个国家而言,防灾减灾、“未雨绸缪”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随着社会各方对应急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国内应急产业显露出极大的发展潜力。
近几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应急体系的“十三五”规划》和《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规划》,对中国应急产业提出了明确要求:到2020年,要建成有效应对公共安全风险相匹配,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相适应,覆盖应急管理全过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十三五”时期,工信部将重点发展事故灾难抢险救援关键装备、智能无人应急救援装备等十类标志性应急产品,加快形成系列化、成套化应急产品解决方案,推动应急产业向中发展。
一、中国应急产业总产值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应急产业培育与发展行动计划(2017-2019年)》中提出:力争到2019年,我国应急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产业集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规模明显壮大,培育10家左右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建设20个左右特色突出的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应急服务更加丰富,完成20个以上典型领域应急产品和服务综合应用解决方案;应急物资生产能力储备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建设30个左右应急物资生产能力储备基地,基本建立与应对突发事件需要相匹配、与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相适应的应急产业体系。截止2018年底,已经公布了第二批应急产业示范基地5家。
图表:2016-2018中国应急产业年市场容量及增长分析,数据来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应急产业从功能定位上与节能环保产业类似,是为满足某一方面社会需求而产生并得到快速发展。
这个定位表明,应急产业是综合性产业,具有行业交叉特点,涉及装备、材料、医药、轻工、化工、电子信息、通信、物流、保险等,以专用产品和服务为主。应急产业虽使用“应急”,但基本涵盖了消防产业、安防产业、安全产业、防灾减灾产业、信息安全产业、公共安全产业、紧急救援产业等。市场容量将在“十三五”期间持续扩大,带过国民经济增长。
二、中国应急产业销售产值
随着国家的大力推进和社会安全的宣传,销量也有所增加。2018年国内应急产业市场销售产品总值达到7532亿元,同比2017年增长20.86%。
图表:2016-2018中国应急产业销售产值及增长分析,数据来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三、中国应急产业产品产销情况
我国公共安全理念尚处提升阶段,应急产业潜在市场还没有完全转化为实际需求。
一是家庭自主购买应急产品意愿不强。北京、上海、山东、重庆等地均组织过安全应急自救包进家庭、进超市活动,通过财政补贴给予支持,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公众大多抱有“灾害离我很远”的侥幸心理,认为这些东西可能永远用不上,不愿意在这方面消费。
二是机关企事业单位配备应急产品缺乏相应规范。日本等发达国家要求高层建筑必须配备的逃生绳索、缓降器等应急装备还没有纳入我国强制配置标准,地震救援、环境应急、卫生应急等救援队伍和应急避难场所还没有从国家层面制定装备配备规范。
企事业单位配置应急产品随意性大,一些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没有配备逃生设施,一些危险行业企业不按规定将安全自救用品列入职工劳保范畴。
此外,应急产品需求不稳定,应急产品订单要求时间短,导致企业生产计划性差,容易造成“常态吃不饱、应急吃不了”。上述原因导致近几年国内应急产业销量一直得不到快速增长。(原标题:中国应急产业产销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