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数据公司(IDC)新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软件及应用市场半年度研究报告(2019H1)》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17.6亿美元(约合123.8亿元人民币),其中银行业、保险业、政府、互联网行业依旧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投资主体。
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重大变化
1、市场格局转变
中美贸易摩擦激发AI市场的热点从应用层向芯片层转变。现阶段仍然是GPU主导AI加速市场,未来几年将看到NPU/XPU融入AI基础架构。
市场由创企为主体向巨头厂商与创企同台竞技、高度竞合转变。
旷视启动IPO:即代表了第一批AI创企的成功,也表明AI创企面临的竞争压力。
传统行业巨头在AI创新方面发力:如国家电网、平安科技等。
2、新应用正在孵化
RPA+AI:来也科技与奥森科技合并,即AI创企在探索过程中寻找有潜力的应用,也激发市场开始关注智能流程自动化IPA(IPA=RPA+AI, Intelligent Processing Automation)的应用。
视频结构化,智能流程自动化,数字员工将成为下一个五年探索AI的热点。
3、部署方式扩展
边缘部署的比例显著提升,尤其可以从端侧推理框架如阿里的MNN、腾讯的NCNN、小米的MACE广受推崇看到。
从产业智能化的视角,产业+AI主要以智能化应用解决方案的形式融入到企业的各个流程。从技术的角度出发,现阶段可以分别从计算机视觉、语音语义、机器学习开发平台的角度分析当前市场格局。
◆计算机视觉应用
计算机视觉领域,算法模型的原始创新趋缓,创新的重点在于更复杂场景下的视觉应用。相对成熟的应用场景有安防场景下的人脸比对、静态人脸识别做身份认证、图像内容审核等。开始走向生产环境的应用包括新零售下的智能货柜、商品识别、商品稽核、工业质检,这些应用也成就了一批新的AI创企。还在孵化中的应用包括视频结构化、视频分析、自动驾驶等。在计算机视觉应用整体市场,当前占据市场规模最大的厂商包括商汤、旷视、云从、依图,海大宇以及面向特定应用场景的AI创企如智慧眼、深醒科技、创新奇智。
◆语音语义应用
语音语义领域,算法的创新仍在继续,2019年走向市场的新算法模型包括Bert,Xlnet,ERINE。从应用场景看,占据市场规模最大的应用场景包括消费级市场的语音助理,企业级市场对话式人工智能客服,以及教育行业的口语测评和法庭庭审智能化。下图展示了IDC追踪的在各应用场景下的主流厂商,其中面积大小代表了厂商的相对份额。
◆机器学习开发平台
在机器学习市场,IDC于2019年8月发布了IDC Marketscape:中国机器学习开发平台2019厂商评估,代表了2019H1的机器学习开发平台市场格局。当前该领域市场格局主要分为3类厂商:1)以云服务商为代表的平台级公司主推公有云机器学习,帮助用户在云上快速搭建机器学习模型,这些云服务商已经在已有的客户群体中积累了大量机器学习应用实践。该类厂商的优势在于有庞大的用户基数,可以快速转化为机器学习产品的用户。2)以第四范式、探智立方为代表的明星创业公司以前沿创新的技术如联邦迁移学习、完全自动化的AutoML等引领技术/产品趋势。该类厂商的优势在于技术的领先性、引领性。3)大数据平台公司也在推出机器学习组件以帮助用户在大数据平台上实现预测分析能力,例如新华三、东软、星环科技等。
云服务+AI成为AI领域的主战场
现阶段采用AI的主要挑战即缺乏专业人才,部署门槛高。采用云端AI能力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用户专注于AI能力的开发和应用。当前云服务市场开放的AI能力超过100项,主流的AI云服务厂商包括百度、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金山云、AWS、Azure等。如何帮助云服务用户进行智能化升级,如何应用AI驱动云服务的采用,成为AI云服务市场的重点。
展望未来,IDC中国助理研究总监卢言霞表示,从用户端看,仅五成企业认为其所部署的AI项目带来了显著的收益,近六成企业表示采用AI有很大的难度。从市场端看,可以落地的应用和正在孵化的应用呈现一定程度的“断层”。整体来看,未来3年的市场格局仍然存在很大变数,致胜的关键在于持续的创新能力,面向市场商业化的能力,以及帮助厂商降低部署门槛加快落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