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我国机器人产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机器人从初始的的搬运、码垛、包装等传统应用领域向更加智能化、精细化的先进制造、餐饮服务、生活服务等领域快速延伸。如今,机器人进入发展快车道,产业正成为推动制造业、食品加工业、餐饮业等新旧动能转换,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据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上半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为42.5亿美元,占比全球机器人市场接近三成,预计全年市场规模将达86.8亿美元。其中,工业机器人57.3亿美元,服务机器人22亿美元。
而产量方面,2018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产量达到了14.8万台(套),占全球产量的比重超过了38%。可见,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消费潜力。
目前,许多地方正在竞相打造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北京、浙江、江苏、安徽等地正加快机器人产业相关规划的部署与落地,围绕高端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等产业领域,培育百亿、千亿级产业集群等。伴随新一轮政策密集落地和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我国机器人产业加快向内陆落地,西部产业集群也随之快速崛起。
据了解,我国已连续六年成为全球非常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日前,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柔性化制造需求、新兴市场涌现、创新技术发展等都将拓展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和发展空间。并且5G、工业互联网和机器人技术的融合,将提升机器人应用潜力,推动机器人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笔者获悉,某企业深刻认识到工业机器人成为传统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牵引力,持续推进“智能制造”,加快工业机器人应用,并且加快5G、工业互联网和机器人技术的融合,进一步提升柔性化制造生产的水平,不仅生产效率提高了68%,不良品率下降了38%,运营成本降低了20%左右,单位生产能耗降低了17%,同时还提高了企业灵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
另外,作为服务机器人的一种,餐饮机器人也开始餐饮行业得到应用,并且优势日趋凸显,助力行业新旧动能转换,已真正帮助餐厅降本增效。据悉,一企业创新关键技术,送餐机器人通过激光雷达+深度视觉+机器人视觉等多传感器融合导航方案,可以让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稳定、连续工作,成为餐饮行业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的“好帮手”。
其实,目前,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处于调整和升级的时期,已由过去的追求数量到现在开始强调发展质量,由过去低水平的定位开始往高端发展。但是专家们认为未来要实现产业的健康发展,机器人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需要进一步深入和提升,应进一步夯实基础,同时应用场景和领域需要进一步拓展,风险防控和法律法规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人力成本的上升,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制造业融合创新的重要载体,机器人是推动新旧动能的转换、推动制造、餐饮等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专家们认为,机器人产业要进一步夯实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发展的基础,未来才能更好地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