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缘故,2020年东京奥运会能否如期举办还是个未知数。但是,可以乐观预计的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不会受到影响。因此,目前2020年北京冬奥会的赛事组织、场馆建设、交通规划等活动还在有序推进当中。日前,北京冬奥会服务型机器人创新产品测评大赛首轮名单也正是公布,共有11款服务机器人入选。
早些年,机器人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因此工业机器人产业也更先成熟。此后,随着人工智能、传感器等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应用场景不断拓宽,智能化水平持续提高,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产业开始崛起,全球机器人市场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
竞相布局 AI助推服务机器人发展
伴随人工智能概念的走红,近年来服务机器人行业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资本市场对于服务机器人企业的兴趣升高,一些域外企业也积极入局,推动着服务机器人产品的加速创新。眼下,服务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陪护、餐饮、金融、家庭、教育等诸多场景中,展现出强势的市场前景。
相关数据统计显示,近年来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保持较快增长,而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的增速要高于全球水平。2018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突破200亿元;预计到2020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继续保持较大增长,或将触及300亿元关口。
同时,在老龄化趋势凸显引发的人口红利消退、劳动力不足等情况下,各国对于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不断提升。因此,整个机器人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契机,各国对于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视也持续提高,纷纷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性政策。
在竞争加剧的形势下,服务机器人企业要想赢得市场,必然要在品牌与品质上持续加码。当前,对于服务机器人而言,自主避障、智能语音交互等技术已是市场考量的关键。因而对于企业来说,根据产品定位,更好地将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机器人,不断提高服务机器人的智能水平和安全水平,是赢得竞争的主流选择。
勇战疫情 服务机器人迎来新机遇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对人员流动与接触的要求极为严格,服务机器人因此获得了重要的表现机会,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实践证明,服务机器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很好地协助医护人员以及管控人员进行相关工作。
在武汉的很多医院,都已经投入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服务机器人。有协助陪护工作的,有送药送餐的,有代替人工进行消毒的,有进行清洁工作的,有帮助测量体温的,还有制作餐食的……这些服务机器人的投入,既减轻了医护人员、管理人员和保洁人员等群体的负担,也降低了因过多接触导致发生交叉感染的风险。
除了在我国,其他国家也在疫情防控中积极应用服务机器人。据英国媒体的报道,美国在诊治该国的首例新型肺炎患者时,就投入使用了智能医疗机器人,辅助进行一些诊断性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医生只需要远程操作机器人就可以,不用进入病房和病人发生接触,提高了疫病诊疗的安全性。
因此,鉴于服务机器人在这次疫情期间优异且全面的表现,专业人士纷纷给予了高度认可与赞誉。从市场角度分析,服务机器人在对抗疫情的许多环节都进行了“实战”部署,并取得不错的应用成绩,有利于相关产品在消费者群体中赢得更多的信任,未来市场前景显著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