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存储  企业存储  设备  闪存  交换机  华为  联想  oracle  iOS 

  • 匿名
点击 360回答 0 2015-10-08 00:00

VERITAS备份解决方案实例

待解决 悬赏分: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VERITAS备份解决方案实例

数据备份/恢复方案

>

  1 数据备份的原则

>

  对数据进行备份是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消除系统使用者和操作者的后顾之忧。不同的应用环境要求不同的解决方案来适应,一般来说,一个完善的备份系统,需要满足以下原则:

>

  稳定性

>

  备份产品的主要作用是为系统提供一个数据保护的方法,于是该产品本身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就变成了最重要的一个方面。首先,备份软件一定要与操作系统100%的兼容,其次,当事故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 地恢复数据。

>

  全面性

>

  在复杂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中,可能会包括了各种操作平台,如各种厂家的UNIX、NetWare、Windows NT、VMS等,并安装了各种应用系统,如ERP、数据库、群件系统等。选用的备份软件,要支持各种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典型应用。

>

  自动化

>

  很多系统由于工作性质,对何时备份、用多长时间备份都有一定的限制。在下班时间系统负荷轻,适于备份。可是这会增加系统管理员的负担,由于精神状态等原因,还会给备份安全带来潜在的隐患。因此,备份方案应能提供定时的自动备份,并利用磁带库等技术进行自动换带。在自动备份过程中,还要有日志记录功能,并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自动报警。

>

  高性能

>

  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数据越来越多,更新越来越快,在休息时间来不及备份如此多的内容,在工作时间备份又会影响系统性能。这就要求在设计备份时,尽量考虑到提高数据备份的速度,利用多个磁带机并行操作的方法。

>

  操作简单

>

  数据备份应用于不同领域,进行数据备份的操作人员也处于不同的层次。这就需要一个直观的、操作简单的图形化用户界面,缩短操作人员的学习时间,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使备份工作得以轻松地设置和完成。

>

  实时性

>

  有些关键性的任务是要24小时不停机运行的,在备份的时候,有一些文件可能仍然处于打开的状态。那么在进行备份的时候,要采取措施,实时地查看文件大小、进行事务跟踪,以保证正确地备份系统中的所有文件。

>

  容灾考虑

>

  将磁带库中的磁带拷贝一份,存放在远离数据中心的地方,以防数据中心发生不可预测的灾难。

>

  2 备份系统组成

>

  能否安全有效的备份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

>

  执行备份的磁带机

>

  磁带机的质量与性能在整个备份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能否进行高速高质量备份的关键所在。

>

  存储备份数据的介质

>

  介质是数据的负载物,它的质量一定要有保证,使用质量不过关的介质无疑是拿自己的数据冒险。

>

  控制备份的软件

>

  操作系统通常包括一些基本功能,但是为了达到更好的备份效果,最好使用专门的备份软件。优秀备份软件包括加速备份、自动操作、灾难恢复等特殊功能,对于安全有效的数据备份是非常重要的。

>

  3 备份策略

>

  除了上述原则之外,一个好的备份/恢复系统,除了配备有好的软硬件之外,更需要有良好的备份策略和管理规划来进行保证。对于一个复杂的系统,必须根据各种应用和业务的处理类型来分别制定具体的备份策略。但总体上来讲,一个好的备份策略的组成,主要分为以下内容:

>

  3.1 备份类型的选择

>

  备份类型主要有三种:

>

  全备份:

>

  每次备份定义的所有数据,优点是恢复快,缺点是备份数 据量大,数据多时可能做一次全备份需很长时间

>

  增量备份:

>

  备份自上一次备份以来更新的所有数据,其优点是每次备份的数据量少,缺点是恢复时需要全备份及多份增量备份

>

  差分备份:

>

  备份自上一次全备份以来更新的所有数据,其优缺点介于上两者之间

>

  在备份类型选择时,一般的规则是:

>

  对于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代码,可在每次系统更新或安装新软件时做一次全备份

>

  对于一些日常数据更新量大,但总体数据量不是非常大的关键应用数据,可每天在用户使用量较小的时候安排全备份

>

  对于日常更新量相对于总体数据量较小,而总体数据量非常大的关键应用数据,可每隔一个月或一周安排一次全备份,再此基础上,每隔一个较短的时间间隔做增量备份

>

  3.2备份窗口选择

>

  所谓备份窗口,是指每次备份的间隔时间,这主要取决于每次备份间隔能够容忍丢失的数据量、每次备份的数据量和备份的速度。理论上,备份的间隔越短越好,但每次备份总需一定的时间,而且备份总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系统的正常处理性能。因而,对一些关键数据,可预先定义备份窗口大小,再根据备份数据量计算所需的备份速度,若备份速度不能满足要求,则可考虑使用更快速的带库或增加带库上的驱动器数据。

>

  其计算流程为:

>

确定备份数据量及数据压缩比

>

根据控制器类型推算出单驱动器的备份速度

>

确定必需的备份窗口

>

计算出单驱动器所需备份时间

>

确定所需的驱动器数目

>

  3.3确定介质保存时间

>

  备份过程中要用到大量的存储介质,备份介质的保留时间的长短将决定所需购置和维护的介质量。目前的备份策略都是基于多磁带轮换制,即保存有过时数据的介质可重新覆盖使用,轮换频率可根据备份类型和备份的窗口来确定。

>

  3.4计算所需磁带介质数量

>

  备份系统所需的介质数量可根据下述流程确定:

>

确定介质容量

>

计算每个服务器上的数据做全备份所需的介质数量

>

计算每个服务器上的数据做增量备份所需的介质数量

>

根据每种介质的保留时间或轮换频率即可计算出所需的介质数目

>

  3.5备份介质的管理

>

  备份好的介质,最好不要与计算机系统放在一起,而要放到保险柜或运输到备份中心统一保存。同时,为了更好的管理介质,对所有磁带需按统一的规则来命名,如:

>

  备份类型 – 集合名 – 日期

>

  备份类型:

>

  完全备份

>

  部分备份

>

  集合名:

>

  — 使用者指定的唯一性名字

>

  日期:

>

  — 使用该介质进行备份的时间

>

  — MM/DD/YY格式

>

  4 灾难恢复策略

>

  备份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在异常事故下的数据丢失,一旦运行数据发生问题,如何从备份介质中恢复出最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网站首页  |  物流配送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404753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