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用户文件应用型态的分流,NAS市场已泾渭分明的形成个人工作室/小型办公室、企业入门级与企业级中高阶等三类产品,这些产品的本质虽同样是提供文件共享存取服务,但由于针对的应用领域不同,三类产品在硬件平台等级、储存装置类型、保护数据的机制、系统可用性与附加功能等规格上,均存在有极大的差异,进而反映在价格上。
>(1)硬件平台:NAS内含的处理器等级、内存容量与网络端口频宽,显然对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有绝对的影响。NAS硬件平台的规格越高,能服务的使用者数量越多,可管理的储存空间也越大,但价格也越贵。
>(2)储存装置类型:NAS采用的磁盘驱动器类型、数量与容量,会影响本身可存放的文件数量与存取效能。硬盘的数量越多、容量越大或速度越快,则系统提供的效能与储存空间也越高,但相对的,机箱尺寸与价格也越高,还需消耗更大的安装空间与更多的电力。
>(3)数据保护机制:NAS集中保管了来自多个客户端的文件数据,因此数据损毁的风险也就集中到NAS上,文件本身或磁盘的损毁都会造成数据的遗失。为保障所储存数据的完好,NAS产品也提供了不同层级的保护措施,如文件系统层级的备份与快照、磁盘层级的RAID等,前者可在文件出问题时,取回先前备份的完好复本;后者则可防止单一磁盘的硬件失效所造成数据毁损。但这两类保护措施都有限度,故多数NAS均提供将数据备份到其它装置的机制,如备份到USB磁盘、本地端或远程的另一台NAS等,如此即使原来的NAS整台损毁,仍有备份可用。但数据保护机制越复杂、越完善,相对的代价也越高。
>(4)可用性:造成NAS数据存取服务中断的原因,有文件损毁、磁盘损毁、网络连接失效或NAS服务器硬件损毁等不同类型,针对数据本身的可用性,可透过RAID降级模式维持存取,而针对系统层级,NAS产品则可透过多种高可用性措施,以便快速排除故障,在不停机的情况下恢复服务,如各组件的热抽换更换机制或丛集架构等。同样地,高可用性机制越完整,则数据的可用性也越高,但显然的价格也越贵。
>(5)附加功能:NAS是文件存取、网络连接与储存空间等三大要素的结合,然而除了文件共享存取的基本服务外,还有许多IT服务也是建立在前述三大要素的结合上,因此只要为既有的NAS平台添加必要的软件,就能让NAS提供更多的服务,但问题在于,这些额外的服务有时不是免费的,一些产品的附加功能授权费用还十分高昂。